全国服务热线
科研素养是面向未来的素养,在当今科技和创新的时代中特别的重要。作为华南地区首个AP美式高中,HFI从始至终保持着高标准的办学目标,尤其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荣登。
二十余载匠心磨砺,HFI对学生的科研培养之路从未止步,学校从课程、活动等多方面引导学生探索科研领域,挖掘科研能力。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成立于2004年,系由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华师附中国际基础课程中心,于2009年初正式更名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华附国际部),以下简称为HFI。
HFI的国际课程教育始于2004年由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与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联合开设的一年制IFY英澳预科(2004-2019)。2009年3月,在成功开设IFY英澳预科五年后,经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授权批准,HFI开办了华南地区首个AP美式高中。AP学校代码:694293。
创新课程教学体系的搭建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创新课程教学体系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路径和丰富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跨文化理解和国际视野。创新的课程教学体系能够培育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而不单单是被动接受知识。
“HFI原创”的高中国际课程以全新的国际化人才教育培训视角,将中外先进的教学模式、教育学生的方式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构建出具有自身特色和高品质的课程教学体系。该课程教学体系经过多年实践,融合了国内高中课程与AP课程,形成了独特且高难度的卓越融合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培养严谨的学术态度,发展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对真理的追求热情。
HFI四年制强基课程教学体系是在原有的三年制融合课程教学体系基础上,特别强化了科研素养和创新意识培养的独立课程教学体系。HFI已经与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涵盖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这样的合作让学生能够将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热爱扩展到课外实践中去。
该课程体系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出发,去思考和探索不相同的领域的知识。通过热情参加讨论、调查、实验和实践活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断挑战自我,释放创新的力量,这不仅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热爱,也有效促进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华附国际部以科学狂人社(简称科狂社)为平台,将热爱科学的同学们汇聚一堂。在这个思想碰撞的殿堂里,未来的交响乐在青春的心中奏响。科狂面向所有同学,致力于培养每一位成员的综合科学素养。
社团定期举办与科学相关的各类讲座和趣味实验,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科狂社在选择实验课题时别出心裁,常常选取与广州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例如,考虑到广州气候温暖多雨、蚊虫较多的特点,社团每月都会在校园内进行白纹伊蚊密度的监测活动,假期间更会不定期开展广州市特定区域蚊虫密度的检测,并撰写相应的实验报告。
通过将生活与科学巧妙融合,科狂社引领学生们深入探究万物本质。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他们不断修正自己的观念,学会思辨、主动探索。社团的合作模式教导学生科研不是孤军奋战,合作更是取得成果不可或缺的一环。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们对科学的无限热爱,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
HFI“青年科学家-顶尖实验室探索系列”是华附国际部基于自身的六大育人理念——自我认知、自我驱动力、思辨能力、社交能力、社区意识、世界公民意识,在培育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意识方面新开设的活动。
华附国际部一直鼓励学生基于真实的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去思考、探索研究更多的领域,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主动参与和发现、讨论、调查、实验以及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对科研的热爱。
顶尖实验室参观系列,作为国际部科学学科版块的重要补充部分,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学生通过实地参观观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有机会了解科学领域的职业和研究机会,从而激发追求科学相关职业的兴趣,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目前,HFI与多所重点实验室(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方向)取得联系,将学生的兴趣和热爱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作为华附国际部探索科学之旅的首站,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汇聚了科学技术创新的精髓,涵盖前沿科学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大型科学装置和创新工厂等核心板块,成为引领科技发展的重要枢纽。
最新建设的阿秒激光设施展示了我国在超快科学领域的强大竞争力;科研团队成功突破并实现全球最大尺寸单晶铜箔的量产;研发的“骨水泥”材料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微米至纳米尺度轮廓测量的台阶仪实现了国产化的重要突破;公共技术平台配备了上百套先进仪器设施,令物理老师赞叹不已;展示各种化学元素形态的元素周期表,结合实物展示和电子文档,让化学老师们心生向往。
实验室呈现的“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全链条展示模式,令华附国际部师生和家委代表惊叹不已,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此次探访活动中,学校特邀到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中子科学部副主任,散裂中子源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中国散裂中子源探测器研发团队负责人兼学科带头人孙志嘉老师。他以生动幽默、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进行了科普讲解。
许多人或许对中子的了解仅限于物理和化学领域的某些专业领域。然而,在散裂中子源中心,研究成果涵盖了物理、天文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新能源等多个前沿领域。正如孙志嘉老师所言,“科研不是静态的,是动态的。”
多年来,华附国际部孜孜不倦培养科研人才,引领学生探索科学之谜,激发创新火花。HFI正在为学生的未来创新之路铺就道路,使他们成为能够在未来社会中引领变革的科学家和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