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泛黄的规划图纸、旧式的电话座机、褪色的绿色台灯……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经纬纺织机械喷丝头老厂(以下简称“经纬厂”)“经纬1954”展厅,这些见证了上世纪经纬工人纺织年月的老物件,似乎在诉说着从前的光辉与时代的变迁。
这座兴建于20世纪中叶的纺织厂,曾出产出新我国第一代纺机产品,打破了要害纺机设备的外国独占。斗转星移,从前轰鸣作响的机械车间,在我国纺织工业现代化进程中日渐式微,不久前该厂与其他4家单位一起当选2024年山西工业遗产名单。当选的工业遗产代表了山西省甚至我国工业开展的不同阶段和重要成果,具有前史、技能、社会和文明价值。
1950年,国家决议将经纬厂迁至山西榆次。在一片仅有17棵杨柳的盐碱滩上,工人们仅用3年多时刻,便建成一座在其时较为先进的大型现代化纺织机械制作厂。随后,这儿诞生了我国第一台出口的主动卷纬机、第一代纺机产品以及第一颗碳纤维原丝喷丝头……
作为“厂三代”,山西经纬化纤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经纬化纤”)总经理王琨翻开一本早已泛黄的《经纬化纤专件配备厂老员工工号名册》,向科技日报记者展现了这场由全国四面八方会聚而来的“迁徙”。其时,在华东纺织管理局的统一组织下,全国各地共有4000余人援助厂房建造,其间上海遴派的领导和技能人员数量居多。
在这本员工名册中,许多员工的相片现已丢失。王琨和记者说,这段宝贵的前史正逐渐被忘记,燃眉之急是尽可能完好地保存这份回忆。
“一代又一代的经纬厂人,凭仗对技能的酷爱和对职业的敬畏,将山西工业精力代代相传。我要做的,便是传承工业遗产,将经纬厂的故事继续叙述下去。”王琨说。
为了完好保存这段前史,2022年起,王琨便在当地广泛搜集与经纬厂相关的各类老物件。老旧设备、技能图、员工名录、厂史材料……只要与经纬厂有关的物品,他都全部搜集,并将其陈设在展厅中。
“工业遗产不是废墟,而是活着的基因库。”跟着“老物件”日益增多,王琨在收拾过程中惊喜地发现了一本名为《经纬化纤专件配备厂三十年大事记》的档案。在这本档案中,记载着经纬厂光辉成果:1952年,开端制作丰田锭子;1953年,推行苏联先进经验——旋风式车螺丝法,功率提高了12倍;1956年,主动卷纬机试制成功……这一档案不只记载了我国化学纤维工业从无到有、慢慢地开展壮大的进程,也证明了经纬厂在其时国内纺织机械工业技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喷丝头,这个形似莲蓬的金属部件,是化纤出产线上至关重要的“咽喉”。其直径仅0.05毫米的微孔,决议着涤纶、锦纶等合成纤维的成型质量。
经纬化纤董事长王晓伟和记者说,作业人员在收拾喷丝头老厂的各类材料时,连续发现这儿的喷丝头、计量泵等出产工艺流程,均是国内最早且最为共同的出产线和出产工艺。
“工艺流程是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咱们经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法来进行记载,并与许多老员工屡次沟通,力求复原前史。”王晓伟说。
魏淑红便是老员工中的一员。据她介绍,1990年,她刚进厂时,首要作业是经过电子显微镜批改喷丝头上那些细小的孔洞。这些微孔比头发丝还细,而一个喷丝头上最多有2000多个微孔,她一天要查看20多个喷丝头。
此外,在前史材猜中,王琨还发现了我国最早关于碳纤维配备的记载:在公司试制文件中,记载了我国20世纪80时代的试制记载、会议纪要、产品图纸、国外材料汇编等很多文献材料,和相关工装、设备、产品的什物留存等。
“我国最早的碳纤维诞生于山西,其时所用的喷丝头便是咱们出产的。”王琨说,经纬厂敢为人先,在那个时代拓荒了一条立异开展之路。多年后,这种精力并未被置之不理,而是在新改制的经纬化纤中勃发重生。
走进经纬化纤的喷丝头主动化出产车间,机器的低频嗡鸣与精密仪器的脉冲声交织成共同的两层节拍。在一旁的检测台上,显微镜下的喷丝孔好像星阵般摆放。
王琨介绍,依托公司长达70年的技能沉积,以及与德国蔡司等世界先进丈量技能公司在光学丈量上的协作,公司研制团队正在向亚纳米级其他超高精度异形微孔加工建议冲击。新产品已完成小规模量产,并有望在2025年内开端批量交给客户。
“立异是工业开展的中心动力,在咱们手中从未断代。”王琨说,山西经纬的故事仍在继续,工业精力将继续引领其走向未来。